1、主題內(nèi)容與適用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用于各類使用條件的塑料上電鍍銅+鎳+鉻鍍層的要求。
本標準適用于塑料基體上電鍍銅+鎳+鉻鍍層,也適用于塑料基體上電鍍鎳+鉻鍍層。
2、引用標準
GB4955 金屬覆蓋層的厚度測定陽極溶解庫侖方法
GB6462 金屬和氧化物覆蓋層橫斷面厚度顯微鏡測量方法
GB6460 金屬覆蓋層銅加速醋酸鹽霧試驗(CASS試驗)
GB9797 金屬覆蓋層鎳+鉻和銅+鎳+鉻電鍍層
GB/T12610 塑料上電鍍層熱循環(huán)試驗
GB12609 電沉積金屬覆蓋層和有關(guān)精飾計數(shù)抽樣檢查程序
3、術(shù)語
3.1 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電鍍或待電鍍的表面,在該表面上鍍層對制件的外觀和(或)使用性能是重要的。
3.2 最小厚度在一個制件的主要表面上,所測得的局部厚度最小值。
4、需方應向供方提供的資料
4.1 本標準的標準號即GB12600。
4.2 鍍層使用條件、鍍層分類和熱循環(huán)試驗。
4.3 外觀要求,例如光亮、無光或緞面,也可由需方提供能表明外觀要求的樣品。
4.4 主要表面應在工件圖樣上標明,或用有適當標記的樣品表明。主要表面上不可避免的夾具痕跡位置也要標明。
5、分類
5.1 使用條件分類
使用條件按使用環(huán)境條件的嚴酷程度分為四類:
1——用于干燥的戶內(nèi)條件;
2——用于潮濕的戶內(nèi)條件;
3——用于一般戶外條件;
4——用于戶外嚴酷腐蝕條件。
5.2 鍍層分類
鍍層分類依次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:
PL——塑料基體材料;
/——斜線,將基體與鍍層分開,基體在斜線前,鍍層在斜線后;
Cu——銅鍍層,銅后面數(shù)字為銅鍍層最小厚度值,單位為微米;
Ni——鎳鍍層,鎳后面數(shù)字為鎳鍍層最小厚度值,單位為微米;
數(shù)字后面字母(小寫)表示鎳鍍層類型:b代表全光亮鍍層;s代表不需機械拋光的暗鎳、緞面鎳或半光亮鎳;d代表雙層鎳或三層鎳;
Cr——鉻鍍層,鉻后面的字母(小寫)表示鉻鍍層的類型:r代表普通鉻;mc代表微裂紋鉻;mp代表微孔鉻;字母后無數(shù)字時,表示鉻層厚度為0.3微米,若需方要求其他厚度則要在字母后用數(shù)字表示鍍層厚度。
示例:PL/Cu15Ni.15bCrmc表示塑料基體上鍍銅層15微米,光亮鎳層15微米,微裂紋鉻層0.3微米。
5.3 熱循環(huán)試驗條件分類
熱循環(huán)試驗的溫度范圍分為三類:
A——上限溫度75±2℃,下限溫度20±5℃;
B——上限溫度75±2℃,下限溫度—20±2℃;
C——上限溫度75±2℃,下限溫度—40±2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