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關(guān)于助劑產(chǎn)品說明書
不要低估助劑產(chǎn)品說明書的價值, 它是企業(yè)形象的一部分, 也是增強競爭能力的手段之一。僅就幾個問題談點個人拙見。
7.1 絕不允許有技術(shù)上的錯誤
筆者見過的國貨甚至洋貨的助劑產(chǎn)品說明書, 大約三分之一都有或多或少的錯誤。看了國內(nèi)某公司的一份說明書, 找出二十幾處技術(shù)、文字、標點符號錯誤。處于好心及愛管閑事, 修改一分寄給該公司老總, 并附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。信的大意是: 產(chǎn)品說明書是企業(yè)形象的一個窗口。技術(shù)上的錯誤會誤人誤己, 自找不少麻煩, 也會使人覺得該企業(yè)的技術(shù)水準太低, 知識過于淺薄; 文字和標點上的錯誤也會使人認為你這個企業(yè)管理太差、管理人員文化素質(zhì)太低、缺乏嚴謹?shù)墓ぷ髯黠L。如果什么錯誤都有, 就難免讓人對你的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畫上幾個問號。該老總是個負責的好同志, 立即責令印好的上千份說明書報廢, 重新排印 。盡管有點損失, 但去了一粒芝麻, 可能換回一車西瓜。
造成說明書出錯的主要原因有兩個:
(1) 編寫說明書的人水平低、辦事稀里糊涂,自己都搞不懂是乍回事, 或者當譽公文, 照抄別人本來就有錯誤的說明書, 以說傳說。筆者曾在某大學電鍍專科班講授過電鍍工藝, 每次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外購的發(fā)給學生的教授們編寫( 也許是抄寫 ) 的講義上的技術(shù)性錯誤, 以免誤人子弟。
(2) 說明書是正確的, 但印刷錯誤太多, 又未認真校對修改( 筆者遭遇過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: 本人在某刊物上發(fā)表的技術(shù)文章, 竟多出一句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的莫名其妙的話 ) 。校對是一項既要仔細又要有耐心的活, 而且多次校原稿, 不能只“對紅”。
舉兩例助劑說明書上不可饒恕的技術(shù)性錯誤:
(1) 不只一次見過鍍鋅彩鈍劑的說明書上講:鈍化液pH值升高, 加硫酸調(diào)低pH值。這簡直是沒有常識的說法。曾電話問過一助劑生產(chǎn)廠家, 居然十分肯定地回答: 對的, 應該加硫酸,稍懂電鍍的人都知道, 硫酸根和氯離子是彩鈍成膜的促進劑。在低鉻彩鈍液中, 硫酸根的含量允許范圍很窄: 少了, 成膜慢, 鈍化膜薄且色淡; 多了,成膜快, 膜厚, 但很易脫膜。為了避免不慎將硫酸根加入過大, 不允許直接加入濃硫酸, 而只宜加人易于準確稱量的硫酸鹽( 陽離子應無害的 )。鈍化液pH值升高后, 若六價鉻不足時可加鉻酸提高酸度; 若六價鉻含量夠, 只能用硝酸調(diào)低pH值( 冰乙酸、硼酸、甲酸有時可用, 但也不宜加 )。若照說明書上辦, 即使用戶不索賠, 恐怕你也只能做一錘子買賣.
(2) 某洋貨的鋅酸鹽鍍鋅說明書的配方中, 苛性鈉為100 g/L 、氧化鋅為14 g/L( 也許翻譯有誤 ) 顯然這違反了鋅酸鹽鍍鋅的常理。早在上世紀70年代, 日本電鍍專家小西飛郎就對鋅酸鹽鍍鋅工藝連續(xù)發(fā)表了三篇文章。文章明確指出, 鋅酸鹽鍍鋅液中的鋅離子是以通式Na2nZnOn+1形式存在的復雜離子, n=1-5, 將 NaOH與ZnO的質(zhì)量比定義為鋅堿比α, 雖可制得α<2的鋅酸鹽, 但只有當α≥10時, 生成的鋅酸鹽才是穩(wěn)定的。實際生產(chǎn)中, 掛鍍α應為10-12, 滾鍍則應為1l-14。
上述說明書中的α僅為7.14, 顯然鍍液性能不可能穩(wěn)定( 除非洋人也造假, 在開缸劑中偷偷加有 鋅的絡(luò)合劑 ) 。
順便提及, 鋁件浸鍍鋅鎳合金后可直接在pH值控制較高的亮鎳液中直接帶入槽液鍍亮鎳, 而不必用氰化銅打底。但浸鍍工作液中應至少含有5g/L氰化鈉, 否則鎳不能析出。有一種助劑為浸鋅鎳合金濃縮液, 盡管說明書中閉口不談但肯定秘而不宣地含有相應含量的氰化鈉, 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7.2 給消費者以知情權(quán)
有的助劑產(chǎn)品說明書讓人看了有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 一行白鷺上青天”之感 ( 不知所云, 離題萬里 ), 不知道他的東西到底是好還是不好, 到底能不能用, 到底敢不敢買。而說明書千篇一律只吹優(yōu)點, 不講問題, 似乎家家的產(chǎn)品都是天下第一, 不明不白的說明書看了不如不看, 反而讓人心煩又浪費時間。
僅舉一例: 不少助劑廠都是幾種亮鎳光亮劑, 比如A 、B 、C 、D四種。看說明書,A種光亮劑是一種快起光、高整平、寬光亮范圍、低消耗量的產(chǎn)品, 顯然已是完美無缺了。再看B 、C 、D的說明書也具有同樣優(yōu)點。試問: 既然A種已是天下無雙、盡善盡美了, 為什么還要搞B種、C種、D種? 照理, 后開發(fā)的總比前面的好, 或者有不同的使用范圍。叫我來選, 也是一頭霧水, 不知該選哪種。假若我是賣助劑的, 其中必有差異, 心知肚明, 我會在說明書上告訴用戶:
A 種鍍鎳光亮劑采用經(jīng)篩選的較好的國產(chǎn)中間體配制, 濃度較低, 因而售價低廉。因光亮劑加多了有害無益, 該光亮劑用量范圍寬, 特別適于加工單價較低、工藝控制手段較差的廠家使用( 多加點也無妨 ) ;
B 種光亮劑采用進口優(yōu)質(zhì)中間體配制出光速度與整平性均佳, 且濃度高因而消耗量少, 光亮劑的分解產(chǎn)物少且易于處理。雖售價高些, 但包裝運費低些, 實際用戶劃算。但一次加入量不宜過多( 最好通過試驗摸索出經(jīng)驗 ): 一是減少浪費;而是不易因加入過多而造成鍍層其它性能惡化。是那種要求亮鎳層薄而且亮的用戶的優(yōu)選產(chǎn)品;
C 種光亮劑中加有較多的低區(qū)走位及雜質(zhì)掩蔽物質(zhì), 光亮范圍特寬, 但起光速度稍慢。特別適于滾鍍亮鎳或亮銅上復雜件鍍亮鎳以及用戶要求鎳層較厚( 且脆性要小 )的廠家采用;
D 種光亮劑系在C種中另加有使鍍層白度增加的中間體, 鍍層白亮, 不易泛黃, 特別適用于表層為亮鎳( 不套鉻 )的用戶作滾鍍和掛鍍鎳使用。若鋼件直接鍍鎳, 再用本公司的F型封閉劑進行封閉處理, 更能提高耐蝕性。
上述 A 、B 、C 、D四種亮鎳光亮劑均可互換而無副作用, 您可以根據(jù)不同用戶的質(zhì)量要求靈活掌握。至于原用其它廠家的光亮劑能否與本公司產(chǎn)品兼容, 請您試驗后再作結(jié)論。原采用丁炔二醇或BE 、 791之類低檔光亮劑的鍍鎳液可直接加入上述光亮劑, 一般不用進行大處理。
這樣小蔥拌豆腐, 一清二白。假若我是用戶, 一定樂于買你的產(chǎn)品, 原因至少有二: (1) 我會對你有親切感, 認為你是誠信待人、童叟無欺的; (2) 我能立即根據(jù)我的產(chǎn)品要求和用途及自身工藝管理水平?jīng)Q定該買哪一種, 而不必到處去打聽那些號稱天下第一的產(chǎn)品。
7.3 如何減少自己的麻煩
除了上述準確無誤、明明白白能減少助劑生產(chǎn)廠家的麻煩外, 最好列一個詳細的故障表.包括現(xiàn)象、可能原因及對策。最后是質(zhì)保承諾、售后服務等等。
如前所述, 一個電鍍故障會有多種可能原因, 而不單是助劑本身的問題。列一個詳細故障表, 用戶可以按先易后難的順序?qū)ふ夜收显?/SPAN>,先看是不是自身的問題, 自己能解決的就盡快解決了, 而不會一有毛病就不知所措, 只好怪罪于你的助劑, 甚至半夜三更都打電話催你去售后服務, 義務解決本不屬于你的,甚至芝麻大的一些小問題。當然, 要列出一個詳細的故障表并非易事。首先對是否是你產(chǎn)品出的問題要十分清楚 ,其次要有一定的電鍍理論基礎(chǔ)及相當豐富的實踐經(jīng)驗。若自己實在寫不出來, 不妨請高手代筆。
寫一本書或一篇文章, 首先要確定讀者對象, 才能決定寫的深淺程度。產(chǎn)品說明書也一樣, 要確定使用對象。筆者認為, 國內(nèi)電鍍助劑的使用者, 絕大部分是文化層次不高、對電鍍這門實際涉及電化學高深理論的技術(shù)知之不多, 甚至剛?cè)腴T的群體。還是寫得通俗易懂、明明白白為好。筆者很贊同現(xiàn)代家用電器的使用說明書 ,都是一本, 十分詳細、圖文并茂 , 包括安全警告等一應俱全。因為廠家明白, 他要面對的是千家萬戶、多數(shù)沒有電子電器知識的尋常老百姓。況且一切問題有言在先, 出了早已在說明書中說清 楚了的不應出的質(zhì)量或安全事故, 就是打官司也不會輸。
在助劑產(chǎn)品說明書上多花點功夫, 多一點印刷成本, 換來的只會是多信的回報。
8 結(jié)束語
有關(guān)電鍍助劑的復配及使用的技術(shù)問題, 還有許多話可說, 本文只能算是淺談。盡管在修改草稿時已砍掉了約四分之一文字, 但作為科技性的一篇文章, 本文也已經(jīng)太長。
但愿助劑開發(fā)、生產(chǎn)單位和助劑使用者能從本文中受到一丁點啟發(fā); 看了本文, 不在背后罵我寫了 一篇“王大娘的裹腳”, 又臭又長, 則再愿足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