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:采用復合電鍍技術(shù),在黃銅表面制備高硬度的Ni-P-α-Al2O3納米復合鍍層,研究了陰極電流密度、納米α-Al2O3添加量、鍍液pH值、鍍液溫度和電鍍時間對鍍層硬度的影響。結(jié)果表明:當鍍液溫度為45℃,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鍍液pH值為4.0,電鍍時間為40min,鍍液中納米α-Al2O3的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時,所得鍍層均勻、細致、平滑,經(jīng)適當熱處理后,顯微硬度可達到1 332HV。
[中圖分類號]TQ153.1 [文獻標識碼]A [文章編號]1001-3660(2012)01-0064-03
納米顆粒不但具有本身材質(zhì)的性質(zhì),而且具有體積效應、表面效應以及一些奇異的光、電、磁等性質(zhì),它的出現(xiàn)為復合鍍技術(shù)帶來了新的機遇[1]。納米復合鍍層的性能比一般復合鍍層更優(yōu)異,尤其是在工作溫度、耐蝕性、耐磨性等方面有很大提升[2]。目前對Ni-P和Ni-納米α-Al2O3鍍層的研究比較多,文中是在Ni-P合金鍍層的基礎上添加納米α-Al2O3,α-Al2O3能夠改善鍍層的硬度、耐磨性及耐蝕性,提高鍍層的整平度,降低孔隙率。這種復合鍍層具有良好的性能,可應用于化學工業(yè)、精密機械和汽車工業(yè)等領域。
1 實驗
1.1 實驗材料
試樣(陰極)采用黃銅片(H68),尺寸20mm×30mm×0.5mm;陽極采用純度高于99.97%的鎳片,尺寸20mm×30mm×1mm。納米Al2O3微粒的純度高于98.35%,粒徑為30nm。
1.2 復合鍍層制備
自行設計的小型電鍍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。

鍍液組成見表1。鍍前,先對納米α-Al2O3進行潤濕和分散,所用表面活性劑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,然后在KQ3200DE型數(shù)控超聲波清洗器中振蕩30min,超聲波有空化效應和機械剪切作用[3],能有效分散納米α-Al2O3。電鍍時,采用CJ-882A大功率磁力攪拌器攪拌鍍液,使得納米顆粒較好地懸浮在鍍液中。

鍍層制備的工藝流程如下:砂紙打磨,去除氧化膜→堿性除油液中進行化學除油→硫酸和鹽酸組成的酸洗液中酸洗,除去殘留的氧化層→稀硫酸中活化處理→蒸餾水清洗干凈→電沉積。
1.3 硬度測試
復合鍍層顯微硬度用HX-1000TM型顯微硬度計進行測定,加載25g,加載時間為10s。每個試樣在中心半徑0.5mm范圍內(nèi)測試5次,取平均值。
2 各工藝條件對鍍層的影響
2.1 陰極電流密度和熱處理的影響
在鍍液pH值為4.0,溫度為45℃,納米α-Al2O3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,施鍍時間30min的工藝條件下,以陰極電流密度為變量來考察鍍層的外觀及硬度,結(jié)果見表2。

由表2可知,電流密度越大,鍍層與基體的結(jié)合越差,越容易起泡,電流密度很大時,甚至起皮脫落。當電流密度為4A/dm2時,鍍層質(zhì)量很好,故合適的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。
根據(jù)文獻[4],鍍層在250℃進行熱處理,延長時間可以提高顯微硬度,熱處理5h,顯微硬度可超過1 000HV。將上述電流密度為3A/dm2和4A/dm2獲得的鍍層在250℃熱處理5h,測得其顯微硬度分別為1 096HV和1 332HV。由此可知,鍍層經(jīng)250℃熱處理5h后,顯微硬度明顯增大。這是因為熱處理后,Ni-P合金鍍層由非晶轉(zhuǎn)化成Ni3P等晶相,晶相轉(zhuǎn)化過程中會造成晶格畸變,從而鍍層的塑變抗力增加,硬度得到提高。
2.2 納米α-Al2O3添加量的影響
在鍍液溫度為45℃,pH值為4.0,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施鍍時間為30min的工藝條件下,改變鍍液中納米α-Al2O3的質(zhì)量濃度,獲得鍍層,并將鍍層在250℃熱處理5h,之后測量顯微硬度,結(jié)果見圖2。

由圖2可知,隨著鍍液中納米α-Al2O3添加量的增加,鍍層顯微硬度逐漸增大,這表明鍍層中納米α-Al2O3的含量是隨之增加的。一方面,當納米微粒均勻彌散于鍍層中時,可使微粒周圍的位錯運動受到阻礙,變性更加困難,使得鍍層硬度增加;另一方面,納米α-Al2O3本身的硬度很高,這也可以增加鍍層的硬度。不過,納米α-Al2O3微粒的添加量會出現(xiàn)一個極值,到達這個極值后再增加,鍍層硬度不會再增大。這是因為納米微粒在鍍液中的含量較高時,一方面,微粒的無規(guī)則運動將對金屬陽離子的定向遷移造成阻礙作用,從而導致鍍層中納米α-Al2O3的含量增加緩慢[5];另一方面,會引起內(nèi)應力增加,從而導致鍍層粗糙、開裂或剝落。
2.3 鍍液pH值的影響
在鍍液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納米α-Al2O3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,溫度為45℃,施鍍時間為30min的工藝條件下,改變鍍液pH值獲得鍍層,并在250℃熱處理5h,考察鍍液pH值對鍍層硬度的影響,結(jié)果見圖3。

從圖3中可知,隨著鍍液pH值的增加,鍍層的顯微硬度先逐漸增大,然后逐漸減小。當pH值為4.0時,鍍層生長良好,表面均勻細致,質(zhì)量最好。這是由于α-Al2O3納米微粒將鍍液中的H+吸附于其表面,從而帶正電,在電場力作用下,“帶正電”的納米微粒向陰極定向移動,使共沉積得以進行,鍍液pH值越小,H+的濃度越高,越有利于納米微粒的電沉積。但如果H+的濃度過高,陰極析氫就很嚴重,陰極析氫會阻礙陰極表面的沉積,而且使鍍層中易形成微孔[6]。pH值過大時,H+的濃度降低,OH-的濃度增大,鍍液中的鎳離子與OH-形成不溶性鎳的氫氧化物固體微粒,因此鍍液中鎳離子的濃度降低,鍍層中的α-Al2O3微粒隨之增多,從而使得鍍層內(nèi)應力增大、粗糙或開裂。
2.4 鍍液溫度的影響
在鍍液中納米α-Al2O3的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,pH值為4.0,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施鍍時間30min的工藝條件下,改變溫度獲得鍍層,并在250℃熱處理5h,考察溫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,結(jié)果見圖4。

由圖4可知,隨著鍍液溫度的升高,鍍層的顯微硬度增加,達到一定值后又有所降低。當溫度為45℃時,鍍層的顯微硬度最大。這是因為隨著鍍液溫度的升高,鍍液中納米微粒的能量增多,熱運動更加劇烈,動能增加,向陰極的定向移動速度加快,因此加快了共沉積速度,使得鍍層中納米微粒的含量增加,從而提高了鍍層的顯微硬度。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時,鍍液中納米微粒的能量過大,熱運動過于劇烈,電場力對納米微粒的作用減弱,使得納米微粒的沉積效率大大降低,不利于共沉積,因此復合鍍層的顯微硬度有所降低[5]。
2.5 電鍍時間的影響
在鍍液pH值為4.0,溫度為45℃,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納米α-Al2O3的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的條件下,改變電沉積時間獲得鍍層,并在250℃熱處理5h,考察電鍍時間對鍍層硬度的影響,結(jié)果見圖5。

由圖5可知,隨著電鍍時間的延長,鍍層硬度先增加,后減小,施鍍40min所得鍍層的質(zhì)量最好,硬度最高。電鍍時間延長,沉積到鍍層中的納米α-Al2O3增多,因此鍍液導電性能減弱,陰、陽極之間的電阻值增大,電壓也增大,從而溶液中帶電微粒遷移到陰極的速率加快,陰極沉積速率隨之加快,但過程紊亂、無序,所以鍍層內(nèi)應力增大,導致鍍層粗糙、開裂或剝落。
3 結(jié)論
1)Ni-P-α-Al2O3納米復合電鍍的最佳工藝條件如下:鍍液中α-Al2O3的質(zhì)量濃度為10g/L,pH值為4.0,陰極電流密度為4A/dm2,溫度為45℃,電鍍時間為40min。
2)鍍層經(jīng)過熱處理后從非晶態(tài)轉(zhuǎn)變?yōu)榫B(tài),顯微硬度增大,在250℃熱處理5h可達到1332HV。
[參考文獻]
[1]劉建平,高中平.Ni/α-Al2O3納米復合電鍍工藝的研究第一部分———納米α-Al2O3漿料及其鎳基復合鍍液的制備[J].電鍍與涂飾,2007,26(3):38-41.
[2]鐘誠.復合電鍍研究新進展[J].四川化工,2004,7(1):16-18.
[3]黃新民,吳玉程,鄭玉春,等.分散方法對納米顆粒化學復合鍍層組織及性能的影響[J].電鍍與精飾,1999,21(5):12-15
[4]王麗麗,管從勝,孫從征.熱處理對鎳-磷合金鍍層結(jié)合強度和硬度的影響[J].電鍍與精飾,2008,30(2):4-6.
[5]馮秋元,李廷舉,金俊澤.影響微粒復合沉積的諸因素[J].材料保護,2006,39(5):35-39.
[6]華小社,王紅軍.納米碳化硅-鎳復合電鍍的研究[J].西安理工大學學報,2006,22(3):331-33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