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應用最廣泛的預處理方法。鋁入槽出去表面的天然氧化膜后,立即會置換出一層薄而致密、附著良好的鋅層。其工規(guī)范見下表
鋁浸鋅工藝規(guī)范
成分和操作條件 |
配方號 | ||||
1 |
2 |
3 |
4 | ||
含量(g/l) | |||||
氫氧化鈉(NaOH) |
500 |
300 |
120 |
50 | |
氧化鋅(ZnO) |
100 |
75 |
20 |
5 | |
酒石酸鉀鈉KNaC4H4O6·4H2O |
10 |
10 |
50 |
50 | |
三氯化鐵(FeCl3·6H2O) |
1 |
1 |
2 |
2 | |
硝酸鈉(NaNO3) |
|
|
1 |
1 | |
氟化鈉(NaF) |
|
1 |
|
| |
溫度/℃ 時間/s |
15~27 30~60 |
10~25 30~60 |
20~25 <30 |
20~25 <30 |
浸鋅預處理一般采用二次浸鋅。第一次浸鋅層一般粗糙多孔,附著不良,一般還殘留有少量氧化膜,為此在硝酸500ml/L的溶液中將其溶解,然后進行第二次浸鋅。所得鋅層呈米黃色為佳。兩次浸鋅可以在同一溶液中進行。也可先在濃溶液中處理后再在稀溶液中進行處理。濃溶液操作條件較寬,但粘度高,清洗較困難,溶液帶出損失大。稀溶液則與此相反。